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南港瓶蓋工廠出草調查記

今天(2013.11.9.),在縱貫線南港站附近的原公賣局南港瓶蓋工廠有導覽開放,我們HRR調查小隊為了在這難得的開放機會下進入調查,因此組了空前的調查小組,由林小妹領軍,建築吐白大師謝老大,航照專家林小昇,水管專家皇哥,還有本人一起入內調查。根據之前的理解,此工廠設置於二戰期間,原本是做軟木的軍需工廠。軟木是艦船上會用到的東西,因此扯到軍需工業,便是我們HRR調查小隊的目標。這處曾是URS的基地,一如市府的操作,是不會去管它的歷史的。本調查小隊今天經過現勘後,以下是調查記錄。

首先說明的是,現場發放的文史資料,裡面寫此工廠設立於1941年,當時稱做「國產ユルク工業株式會社」。這個ユルク還註明是軟木。但是,我怎麼查都奇怪,哪來的ユルク這種東西。後來一查才知道,軟木英文為 cork,日文是コルク,不懂日文的把コルク看成ユルク,難怪查不到。不管怎樣,這是個軍需工業的工廠,後續資料還要再找找。網路找到的一點資料為:「コ ルク樹皮 一 輸入統制機関 名称 日本コルク輸入協会 構成員 コルク輸入業者 二 配給統制機関 名称 日本コルク工業組合聯合会 構成員 東京コルク工業組合 大阪コルク製造工業組合 名古屋コルク工業組合 三 輸入統制 化学局ハ毎月為替許可予定数量ヲ日本コルク輸入協会ニ内示シ右協会ヲシテ其ノ構成員ニ割当輸入セシム 四 配給統制 (一) 民需 化学局ハ毎月日本コルク工業組合聯合会ニ民需用コルク樹皮ノ用途別比率ヲ指示シ右比率ニ応スル如ク毎月ノ輸入コルク樹皮ヲ右聯合会ヲシテ所属組合ニ割当テ セシム所属組合ハ更ニ之ヲ其ノ所属組合員ニ割当テ所属組合員ハ之ヲ輸入業者ヨリ購入ス (二) 軍需 軍需ノ註文ヲ受ケタル工業者ヲシテ」

以下,就是我們今天調查的結果。當然要先放圖,感謝中研院GIS中心的底圖提供。第一張圖是美軍拍攝於1945.4.23.,是判斷建物是否為日本時代興建的重要關鍵。

 下面這張是1973年的圖,大致上是戰後建物完整期的樣貌。
 下面這張是1980年的圖,大致上跟現況類似。
上面的航照圖我都有標上數字,我們就一個一個來看。首先是大門,在圖中1的位置左邊。下圖為大門樣貌。
在大門旁的圍牆邊(位置1),有一個機槍堡。這個機槍堡目前一半在圍牆外,一半在圍牆內,從材質判斷,為日本時代二戰時期的產物無誤。
在這個機槍堡旁,有個防空警報的發報擴音機,是戰後的產物無誤。
在機槍堡旁邊的位置2,有一個防空洞。這個防空洞非常奇怪,依照導覽團體的資料說是日本時代蓋的,但目前依照圖資的初步比對,位置似乎是在原本工廠的圍牆外。這個防空洞的兩個入口是磚造,感覺比較古老狀,但內部就神奇了,是做工非常新穎的水泥水管樣。而經過現場調查,磚造物體與水泥管是一起施工,接得很好,沒有後來更新做二代的感覺。依照現場推測,這個防空洞的施工方式,就是把這個水泥管放在做好的地基,然後建好兩個入口,整個做好後接著覆土,便完工了。雖然不可否認這種「大雄家旁空地上的水泥管」是日本二戰時可以做出的東西,但怎麼看都會懷疑這個防空洞是否是二戰產物(我沒看過這種狀況的產物,除非內部重新糊過)。
 內部很新的作法,完全沒有模版痕跡。除非有重新抹過水泥。
看完了這幾個戰爭相關建物,下個目標就是廠區內二戰時的建築。編號3的這一棟據說是工廠的辦公廳舍,就是「事務所」。但是整個大小尺寸跟戰後的根本不符合。依照航照圖看,整個尺寸小了一半,也就是說目前整棟有一半是戰後加蓋。我先以這張現場拍的照片來說明。
這一棟在大門對過來有個有遮雨部分的就是舊的大門(已經封起來成窗戶),它旁邊少窗戶的一側就是原本的建築,比較多窗戶的是戰後加蓋,而那邊還有一個新門(雖然後來也封起來了)。下圖是新門。
這麼推測是根據現場建築物內的結構來看的。這張照片藍色衣服講者後面的柱子是舊建築部分,此後的柱間在戰後都有補強加強的結構,但是多窗的戰後新蓋處都沒有。
下圖裡講台上那些結構都是URS時代增建的場景。
以下這是這棟建築,也就是日本時代蓋的部分現狀。可以看到水泥柱整個撐起來補強的痕跡。簡單講就是在原本建築的內側重新蓋一個有柱子的結構重新承受屋頂重量。
所以現在好玩問題來了,這棟建築如果是戰後加長,那麼屋頂跟外皮一定就是整個翻新時重做的。但是目前看來,整體的屋頂木條用料都還不錯咧~
以下我們再看一下這棟建築目前外觀。
下面兩張圖是要來說明一下這棟建築整個拉長修建時的一些作法。基本上,建物屋簷外面往外突出是為了內包雨水溝,而這個雨水溝由塑膠管通到外面是個關鍵。塑膠管一定是戰後的,又包在水泥屋簷內,這整個作法就是戰後弄的。
再來是大門旁的長形倉庫(標號4),目前門上有一個「一號倉庫」的牌子。這棟倉庫狀建築依照1945年美軍航照看是存在的,但其旁邊的另一棟(編號5,上面寫「第一號倉庫」),卻很詭異地不在美軍航照上。除非,真的除非,編號5那一棟是在1945.4.航拍到終戰間蓋的,否則就是戰後產物。在1945.4.之後臺北遭受大轟炸,軍需物資都在疎開了,很難還在搞這種倉庫,特別還不是軍方的建築。因此編號5這一棟是戰後的可能性很高。但是現場看這兩棟倉庫,還是很多詭異處。

先講編號4這一棟,這一棟是航照有,但現場看反而比較新的建築。它的屋頂根本就是新的,因為施工的品質很糟糕,而更重要的是屋頂在做的時候就已經把要掛天花板的結構弄好。那個天花板,是戰後流行的夾板式樣,所以屋頂為戰後物無誤。
下面的圖是大門邊編號4這棟的戰後新屋頂。
這一棟的屋頂雖然做得爛,但是側壁有TR磚,然後整個建物外觀跟那一棟辦公廳舍是類似的,雨水管是包在屋簷內,然後用塑膠管流下來。此建築整個內部並無補強的痕跡,與另一棟(編號5)不同。所以說,這一棟雖然在美軍航照是舊的,但屋頂卻是新的,外觀也是新糊的。
 下圖為TR磚。
接著看一下編號5這一棟。這棟外觀柱子有斜撐,然後屋頂的木料非常棒,施做
的工法很好,但是目前下部有鋼結構補強加強支撐。
 下圖是外觀。
 此棟的後面二層樓是新蓋的,結構不同。
看完這些,要講一下幾棟被誤認為日本時代建築的建物,或者是戰後蓋的有趣建築。首先是編號6這一棟。這棟今天有人在拍MV,是新建物,但比對二戰時的航照,整個基地應該是沿用。這棟用了神奇的水泥磚,是個有趣的建材。是把水泥做成一塊一塊跟磚頭一般的大小,當作隔間用。
 水泥磚耶!
再來是編號7這一棟。這裡在日本時代是沒有建築的,戰後則蓋了個H形狀的建物。後來H狀建築為了編號6建築旁一棟新建物(印鐵大樓)興建而砍掉一部份,至於靠水池那邊的則拆掉蓋鋁蓋大樓,導致這個H狀建築只剩下一小部分成為電器室。這一棟看起來有點年紀,但是戰後所蓋,依照外觀看跟辦公室與編號4倉庫外觀類似,應該是同時拉皮或者整修。
再來是編號8這一棟,是印刷用的製版室,依照航照比對現存建物是戰後的。
至於編號9號的建物,導覽時說是原本社長的住宅,不過怎麼看怎麼不對,現存的建築在二戰時的航照根本不存在,因此那一片建築應該都是戰後的。

在現存辦公大樓(防空洞旁)與宿舍間的空地,原本有一些建築都拆了,推測這些拆掉的應該也是宿舍或者廠長宅,但比對後都不應該是二戰時的建築。
以上為今天HRR調查小組對於此二戰期間軍需工業「國產コ ルク工業株式會社」的調查報告,感謝調查小組組長林小妹,建築吐白大師謝老大,航照專家林小昇,水管專家皇哥皇嫂與皇妹,謝謝收看。















2 意見:

賴香伶 2013年11月12日 凌晨1:38  

謝謝你們的調查與考據,很有學習~昨天文資審查會尚未決定未來會不會保留那幾棟或全區保留。
未來若有更多的發現或建議也請不吝賜教。
南港居民~賴香伶

翠居主人 2014年2月6日 清晨6:41  

您好
記得上述的這種防空洞
在花蓮的松園別館也有
先不談重新抹過的水泥
可互相比較其中差異性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